累計供水220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取得重要生态效益
發布時間:
2018-12-11 10:48
來源:
(圖片來自網絡)
12月6日,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我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情況。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說,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在2013年和2014年通水後,累計向受水區供水220億立方米,很大程度改變了京津等北方地區供水結構,降低了受水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,産生了重要生态效益。
2014年以來,我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。目前,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批複立項134項,累計開工132項,在建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,今年目标任務提前完成。
南水北調 改變北方供水結構
汪安南說:“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水是一級水,水質非常好。大家能夠明顯感受到城市水質發生了明顯變化。”
汪安南分析說,從專業的角度講,“南水”來到華北地區後,可緩解華北地區特别是海河流域過度開發水資源帶來的生态問題。同時,通過河道生态補水、河道修複,結合治污等方面,也可以改善整個區域的生态環境,為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,特别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關于南水北調後續前期工作,水利部門将管理好、維護好、運營好、調度好既有工程,充分發揮現有工程的效益。同時,着眼于國家水安全戰略,持續推進東中線二期和西線工程的前期論證。汪安南說:“按照國家要求,從長江的下遊、中遊和上遊分别建設東線、中線和西線,溝通長江、淮河、黃河、海河,形成我們國家‘四橫三縱’的重大水資源配置格局。” 現在論證的情況是,東線二期工程規劃正在加快,中線二期後續水源保障工程規劃正在推進,西線工程在深入前期論證。
三峽工程 防洪補水作用明顯
汪安南向記者介紹了“國之重器”三峽水利樞紐工程。在防洪方面,2010年和2012年兩次遭遇了比1998年還大的洪水,通過水庫的攔蓄,洪峰由每秒7萬立方米削減到每秒4.5萬立方米下洩,大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,保障了中下遊廣大防洪保護區的安全。從發電來看,三峽工程自建成以來累計發電突破1萬億千瓦時,這對國家能源結構調整、節能減排和區域經濟發展作用巨大。
航運方面,三峽工程累計貨運量已經突破了11.1億噸,年貨運量已經突破了1.3億噸,是沒有三峽工程之前的7倍,凸顯了長江三峽“黃金水道”的作用。從補水方面看,三峽通過調蓄,枯水期每年可以給下遊補200億立方米左右的水,生态效益和供水保障效益是非常之大的,對于長江的大保護和下遊的生産生活用水,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撐。汪安南說:“實際表明,三峽工程對于我們西部大開發、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,以及現在長江經濟帶建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,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”
(來源:北京日報)
相關附件